反滲透系統氧化事故的發生與預防
對于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,發達國家的做法是將廢水首先經過物化和生物降解,然后經反滲透膜處理后用高壓泵打入地下保持地下水位,或者打入水庫與天然水混合成為自來水的間接水源。而國內在保護水資源、凈化處理污染水源問題上,還有很長的路可走。為保障人們的安全用水,解決這些問題也已迫在眉睫。
近十年,反滲透膜產品已經大量用在地表水、中水、廢水處理及海水淡化、純水超純水制造領域。熟悉反滲透膜技術的人都知道,芳香聚酰胺反滲透膜極易被氧化劑氧化,因此預處理中若采用氧化工藝須注意配合采用相應的還原手段。同時不斷提升反滲透膜的抗氧化能力也成為膜廠家追求技術創新、提升膜元件性能的一個重要舉措。氧化會導致反滲透膜元件性能不可恢復的大幅降低,主要表現是脫鹽率降低和產水量增加。為了保證系統的脫鹽率,通常只能更換膜元件。那么造成氧化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預防發生氧化事故?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些經驗。
(一)幾種常見氧化現象及其原因
1、余氯攻擊:含氯殺菌劑投加在系統進水中,經過預處理未完全消耗掉,進入反滲透系統。
2、微量余氯與來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:Cu2+、Fe2+以及 Al3+等在聚酰胺脫鹽層發生催化氧化反應。
3、水處理過程中使用了除余氯以外的氧化性殺菌劑,如二氧化氯、高錳酸鉀、臭氧、雙氧水等。殘余氧化劑進入到反滲透系統造成膜的氧化破壞。
(二)如何預防發生氧化?
1、確保反滲透進水中不含余氯:
a 在反滲透進水管路中安裝在線 ORP(氧化還原電位)儀表或余氯檢測儀表,通過投加還原劑如亞硫酸氫鈉,實時檢測確保進水中不含余氯。
b 對于水源為達標排放廢水、系統以超濾作為預處理的,一般會采取加氯的方式控制超濾的微生物污染。這種運行狀況下應采用在線儀表和定期離線測定相結合的方式,檢測水中的余氯和 ORP。
反滲透清洗系統應與超濾清洗分開,避免超濾系統的余氯泄漏到反滲透系統。
反滲透系統的殺菌工藝應選用異噻銼啉或 DBNPA 等非氧化殺菌劑。
上一篇:低溫對RO反滲透水處理系統的影響及應對方法